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business.sohu.com/20131101/n389348660.shtml"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老齡化社會的逐步到來,我國的醫療護理服務需求也開始劇增。但與此同時,國內護理行業卻面臨醫院護理人才大量流失和短缺的現象,養老護理員缺口更是達到500萬。如何有效彌補護理行業缺口,成為當務之急。 醫院護理人才頻流失 “護士太忙了,根本沒時間接受你的采訪。”聽聞記者想找一位護士聊聊,一位醫生對記者說道。 小王是記者在休息時間好不容易“抓到”的北京某三甲醫院神經內科的一名資深護士。記者了解到,“忙”已經成為她的日常狀態:從每天早上8點鐘上班開始,就開始穿梭于各個病房中,期間除中午12點鐘午餐半個小時以外,一直到下午五點鐘下班,幾乎沒時間坐下來休息。如果上夜班的話,每個樓層就只有一個護士和一名護工人員,要照顧一個樓層26個病床的病人。 小王告訴記者,原來他們沒這么忙,因為從2010年開始,衛生部出臺了《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試行)》,并在全國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提倡降低護工比例,提高護理質量,她們醫院是北京市重點的三甲醫院,首先響應號召,由護士代替護工為病人試行洗腳、洗頭等生活護理,完成護理工作。 在另一家二甲醫院急診部門工作的張姐則是有十幾年工作經驗的老護士了,但直到現在,她只要一上夜班,晚上回來就會失眠。“現在醫患關系太緊張,什麼都得小心,身體和精神的壓力都很大。” 在專家看來,護士小王和張姐反映了目前國內護理行業的普遍現狀:工作量大,高強度高負荷,但待遇卻無法與付出形成正比。 “工作量上去了,但錢沒上去。”小王笑著說。記者了解到,北京市目前的護理費標準為1999年制定,規定重癥燒傷護理為每日100元,特級、一級、二級、三級護理,每日分別為25元、7元、5元、3元。其中,三級醫院可在此基礎上加收2元,二級醫院加收1元。而北京市護工的價格基本上為100元天到150元天。 一位醫療行業資深人士說,三甲醫院的護士待遇還算不錯,而在國內一些規模較小或是鄉鎮醫院的護士待遇只有1000元左右。而這樣的狀態就導致醫院護理人才流失嚴重。數據顯示,北京市醫療機構2011年護士流失率達到7%,其中80、90后成為流失護士的主力。上海市醫療機構5年來約有10%的護士流失,個別醫院甚至高達30%。 小王告訴記者,他們科室總共120名護士,但光是去年就走了將近20名,其中大部分轉行了,有的去當醫藥代表,還有的直接回家當家庭主婦。“如果能有更好的選擇,我們都不想做護士。” 人才的流失更加劇了護理人員的缺口。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數據顯示,我國注冊護士人數2012年底達到近250萬人,三級醫院執業(助理)醫師與注冊護士達到1:1.48,二級醫院達到1:1.27,而根據《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到2015年,全國注冊護士總數要達到286萬,全國醫護比比達到1:1至1:1.2。但這遠遠不夠,根據國際通行的規定,醫護比應該是1:2,根據中華護理學會的統計數字,目前我國護士缺口至少100萬人。 老年護理缺口巨大 實際上,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老年護理行業的巨大缺口。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末,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率已達到9.1%,這與日本1980年的比例幾乎吻合。據聯合國預測,中國2040年將逼近日本2011年的水平,老齡化比率將超過21.8%,中國將成為名符其實的“老人大國”,超三億的老年人需依靠養老金生活。 據原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初步測算,2010年,我國老年人所需護理床位達368.2萬張,所需護理人員約180萬人,護理服務的經濟規模超過2000億元。而2010年衛生統計年鑒顯示,我國只有康復機構268家,護理院數量僅為49家(其中城市46家、農村3家),從業的衛生技術人員總數不足1500人,床位不足兩萬張。 根據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的一項研究,至2020年,中國的半失能老人將達到6852萬至7590萬,失能老人達到599萬至674萬,養老護理員崗位則應達到657萬至731萬。據此研究估測,目前中國的養老護理員缺口在300萬至500萬人。而目前全國持證的養老護理員僅為五萬余人,新增老年護理員的流失率為40%至50%。 原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衛生發展與戰略研究室主任李衛平近日就在2013中國護理管理論壇上表示,我國老年護理服務產業供需矛盾巨大,面臨“有市無價”的窘境。 李衛平還指出,如今老年護理服務并未納入國家醫保政策,老年人支付能力有限,很難承受一般的康復護理服務價格,而另一方面,護理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勞務價格定價很低,在沒有檢查、藥品及先進技術治療手段等補貼的情況下,護理機構要維持運轉十分困難。 北京大學護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尚少梅認為,當前我國護理需求旺盛,但護理行業壓力大,工作強度高,工作價值的社會認可度較低,職業吸引力不強導致專業護理人才流失和短缺現象嚴重,再加上護理培訓和相應的監管制度缺失,國內醫療護理遠不足以像歐美國家一樣形成產業規模。 多管齊下解決護理缺口問題 有專家告訴記者,實際上,護理人員短缺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長期存在的醫療難題。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一方面由于老齡化加速,護士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因為護士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在就業途徑拓寬的情況下很多人不愿從事相關職業。因此,一些國家就開出優厚的條件在全球范圍內挖掘人才,并且保證護士的優厚待遇。據悉,在美國,擁有注冊執照的護士年薪最少五萬美元,英國護士的平均年薪則在兩萬英鎊左右,而日本護士的平均薪酬甚至超過了一般企業的員工收入。 尚少梅表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首先,國家應加大在護士待遇和人力資源上的投入。提高護理服務的價格,吸引更多人從事護理工作。政府還可以考慮出臺政策,給醫院適當補助。同時,加強對護理服務的規范管理,將護理費用列入醫保報銷,盡量減輕百姓負擔。此外,醫療結構與社會公眾也應該給予護士應有的地位,維護護士的尊嚴和權益。 針對老年護理缺口問題,則要建立“以機構為支撐、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的長期護理服務體系,提高對長期臥床患者、老年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長期護理、康復、健康教育、臨終關懷等服務的能力。研究制訂老年病科、臨終關懷的護理規范及指南。同時,研究各種層次和形式的機構護理的共同發展,全方位搞好正規護理與非正規護理,使有限資源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 與此同時,政府部門應制定一系列有吸引力的職業發展計劃,為護理人員提供綜合性的職業培訓,規定從事老年照料的護理人員必須取得職業資格證書。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開設老年護理專業,通過學制上的設定來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以吸引更多的優秀青年從事老年護理工作。 李衛平則建議,需要調整我國對護理服務的補償機制。國家應制定發展護理產業的相關政策,對民辦營利性護理院減免稅收。開展護理成本研究,逐步提高醫院、護理院和家庭病床上門服務的收費標準,增加的收費應納入醫保范圍。還可以考慮從醫保基金中劃撥出一部分建立專門的護理保險基金,對老年護理服務進行補償。 李衛平說,解決老年護理服務產業供需矛盾的另一項舉措,是改變我國護理人力資源政策。應解放護士生產力、開放護士獨立執業,促進護理資源走出醫院,向社區和家庭護理服務領域流動。這點也得到了尚少梅的贊同,她建議,當前我國,護士多點執業的政策口子也可以適當放開,增加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作者:李靜
關鍵字標籤:電動床價格
|